行业新闻

【超重磅好消息!】高层发文不见“冷链”二字!冻品人转起来!

【优顶特·快评】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增设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交通通行管控、旅客运输管控、应急物资运输保障等工作,在严密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扩散的同时,切实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全力做好医疗物资、生产生活物资和重点人员的运输保障工作。

这个通知的关键词是“运输”、“保障”。但通知全文中竟然查不到“冷链”二字,让人惊讶不已:

此前,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及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 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的通知》中也均未提及“冷链”:

再往前,1月2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冷链”出现了2处:

这两处分别是:

加强重点人员筛查。要对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等高风险人群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服务业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抽样检测,对一些重点场所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力争主动发现疫情。

完善落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地要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机场周边、城乡结合部、务工返乡人员较多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强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对机场入境物品和周边遗弃垃圾等进行集中管理,开展必要的预防性消毒。对城乡结合部服务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冷链工作人员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对春节返乡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和日常健康监测,督促减少外出、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请注意:这两处均是针对冷链从业人员,并未针对冷链产品本身。

也就是说,从1月20日以后的文件中,不管是开头(俗称“帽子”),还是内容,都未提及“冷链产品”本身。

而就在20天之前(即2020年12月30日)的一份通知中,还提到“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增大,将加大疫情传播风险”、“强化境外物品管理,加大对进口物品特别是冷链食品包装、运输工具的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对于政府文件,特别是高层政府文件,一定要“咬文嚼字”,才能吃透其中深意。这些前后文件措辞的细微变化,反映了什么?

还记得权威专家说过N次的话吗?

“因为食用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从未发生过。” “冷链食品风险主要在于卸货、搬运等操作过程。一般消费者食用冷链食品,风险极低。”

这些话是随便说的吗?特别是在央视《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三番五次地说,只是听听就完了?

NO!

权威科学家的话,就是风险评估意见!要落实到行动上的!

既然风险主要存在于冷链行业操作中,那做好这些操作环节的重点防控不就OK了?

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专家的意见,政府听进去了,防疫措施越来越聚焦、越来越精准了。上面几份文件措辞的变化,就反映了这一点。

我们特别期待各个地方能看到这个转变,能跟中央步调一致。

在港口、冷库、拖车边,急的团团转的冻品朋友们,坚持住,有盼头了!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交通运输部、卫生健康委网站